别把目标当目的
别把目标当目的简介:我们每天都在制定着目标,人生长期目标,也就是终极目标,还在中期目标,短期目标。这些目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,让我们知道该干些什么,使人生得以充实。有人问:我们为...
我们每天都在制定着目标,人生长期目标,也就是终极目标,还在中期目标,短期目标。这些目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,让我们知道该干些什么,使人生得以充实。
有人问:我们为什么要有目标呢?生活随遇而安不是更好、更自然吗?
生活的最终点,或叫最高的境界确实是一切顺应自然,乐于其中。
但达到这个最终点需要一个过程,更需要一个载体。我们可以把工作理解为载体。通过工作使我们得以展现自身最大的才华,同时服务于大众。
怎么才能让自身的才华得以最大的发挥呢?我们又何以得知大众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呢?
凭着对生活美好的想象,我们构画出一副最美的蓝图,在那副蓝图中就是我们的理想国??梢运凳侨死嗟闹占勘?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思想的革新,这副蓝图还会被不断地润色,不断地美化。于是这理想国永远是一种希望,想象中可以达到却永远值得追求的希望。
为了向终极目标靠近,我们制定了中期和短期目标,让想象得以实施,落实到日常行为中。
享受生活是人类的最高追求,一切创造皆为使大众能更好地享受生活。当然创造本身对创造者来说就是最大的享受。
为了创造并享受到人类最大的文明,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目标。目标显然是一种工具,是一种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
市场经济中,收入是目标,不是目的。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,创造并享受到更多的文明。因为收入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。为了使自身价值得以最大的体现,我们制定了每年的收入目标,在这个递增的目标指引和激励下,我们更投入地工作,潜能得以开发,创造力得以培养,在创造中享受到工作本有的乐趣。但如果把目标当目的,把收入当成追求的中心,那么压力就来了,整天盯着收入,人的创造力会下降,就无法享受到工作本身的乐趣。如果目标达到了,也就是收入达到预期的结果时,人会变得欣喜若狂,但这份快乐可持续的时间很短,因为我们又会制定更高的收入目标来充实自己的人生,于是新的压力又产生了。如果目标不能完成,收入比当初制定的目标少时,我们就会变得失落无比,心中的挫败感顿生,容易否定自己,或感叹命运不公,丧失对生活的信心。
学习考试中,分数是目标,不是目的。目的是为了掌握并运用知识,从而创造生活,享受人生。因为分数是目前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。为了让自己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,学生们制定了分数增长的目标。在这个目标的指引和激励下,学生们有了行动的方向,集中了注意力,充分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,发现越来越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。便如果把目标当目的,把分数当成学习的中心,学习的压力就来了,学生们整天担心吊胆,担心考不好,害怕失败,很难享受到学习本有的乐趣,于是学习就成为一门苦差事。分数高了得到老师的表扬,分数低了就容易妄自菲薄,认为自己没用。
竞技项目中,如体育比赛,奥运会,金牌是目标,不是目的。目的为了增强体质,挑战自身极限,给人们带来最好的精神力量。因为金牌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最高标准,有了第一名这个标准,运动员就有了努力奋斗的方向,受到了最大的激励,向第一名看齐,冲刺,就能不断地战胜自己,在这个潜能开发的过程中,享受到运动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身心的愉悦感。但如果把目标当成目的,把金牌当成参赛的中心,运动员的压力可想而知,拿到金牌就拥有了荣耀,拿不到金牌就无法面对国人,得失心太重不仅影响了运动员最好的发挥,也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运动本身所拥有的乐趣。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得到金牌后兴奋激动的神情,也看到了一幕幕失去金牌后凄苦的面容。得到金牌后兴奋激动甚至流泪是可以理解接受的,这是对自己多年来付出的一种回想和肯定,也是享受人生的一种表现。失去金牌的失落让人心痛不已,其实他们应该高兴,至少能够平静面对,因为他们已经达到挑战自身的目的了,也给众人带来了生命的力量,在运动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,生命的意义因此而精彩。
目标是一种工具,手段,不是目的。
当认识到这一点时,生命之花得以绽放,我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,自发的创造性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,人类更多的文明得以创造,于是我们学会了享受生活.
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,不少学生经?;岵承┬睦碚习?,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。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:自卑心理、畏惧心理、无所谓心理、速胜心理等。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,引导学生逐一消除。使学生真正理解:畏惧、自卑,大可不必;只要努力写作,全身心融入,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,定会有长足进步;无所谓和自大,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,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,作文是一种技能,多练就会进步;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,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,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,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。
因此,作文水平的提高,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,而是在长期的精读、多思、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,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,轻装上阵,身心融入,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,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。